About Web Master

该作者尚未填入任何详情
So far Web Master has created 47 blog entries.

常念三十年学佛路

常念三十年学佛路 文:刘荣耀(普伧) 我和慧严佛学会缘起于三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在新加坡居士林参加厚宗上人所演讲的《药师经》开始,上人的开示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上人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佛法,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传达给信众,让我这名初次接触到佛法的人也能顿时领悟。最重要的是,上人的开示点燃我心中的那盏明灯,让我对佛法有了明确的认识,开启了我的学佛修行之旅。 报读慧严佛学班之后,我觉得慧严佛学会教导佛法非常有系统,而且是个修行的好地方。我也曾参加过会所举办的活动;佛经讲座、佛三和读书会等,这些活动让我有缘结识到很多善知识并对佛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聆听上人的讲经开示,让我明白到修学佛法,必须一步一步和有层次地修行,才会得到效果,也奠定了学佛的方向。我也很感恩有好几次机会到上人的台湾道场听开示,并有缘认识到在台湾修行的师兄们。通过学佛能听到上人的开示,是我最大的福报。 在上人的教导下, 很庆幸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印顺导师的《妙云集》和其它非常好的佛法作品。虽然我的华文程度不好,但我还是尽量去阅读和理解许多佛书和佛经中的道理。我最喜欢参考的佛法资料大多数来自印顺导师、演培法师和圣严法师的开示与著作。 发挥大乘佛教精神 [...]

By |2021-07-10T21:00:44+08:0013 6 月, 2018|Chinese|常念三十年学佛路已关闭评论

慧严佛学会成立的缘起

慧严佛学会成立的缘起 文:编辑委员会撰写 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国南方大批移民涌入新加坡,在此同时,中国南方的出家人也随着这股移民浪潮来到新加坡,经多方面的发展后,新加坡的寺院之多,可说是“两巷一庵、一街三寺”之况。最终,形成了属于大乘佛教系中的闽派及粤派两大派系,而所属的宗派大体上是净土宗及禅宗。 50年代后期,中国大陆因反宗教、反迷信浪潮席卷整个中国,新加坡佛教自然受到台湾佛教的影响,两地的出家人来往特别密切,不少台湾出家人受邀到新加坡讲经说法、当住持。1980年我国人口普查统计,佛教徒共有52万9140人 ,占总人口的26.7%。事实上,早年新加坡人对佛教徒的分辨并不十分明确,历史学家颜清湟教授在《新马华人社会史》中,就曾这样写道:“探讨新马华人社会的形成,如果不提及宗教生活,那是不完整的。当时的中国移民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在新的土地上需要宗教信仰。由于前途未卜及航海中的危险是无法预料的,宗教信仰便成为他们在精神生活中的最重要部分。 针对当时人民的信仰需求,颜清湟教授作出这样的看法,他指出,绝大多数中国人信奉佛教,移民们便按照佛教的习俗在寺庙中烧香焚纸,祭祀神灵。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这些神明用具的大量进口,为早期新加坡存在佛教习俗提供了证据。十九世纪后半叶海峡殖民地神香和纸钱的消费快速地增长,就清楚地说明了华族社会崇信佛教。 早年的华人对佛教的认识不深,受到风俗习惯的左右,因而在信仰上出了偏差,特别是神佛不分的世俗观念,因而有了“神庙兼会馆”的复合雏形,最终演变成宗乡会馆或附属庙宇。 1958年新加坡宪制政府首席部长林有福,曾计划实施宗教及伦理教育,以提高道德观念,经过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选择佛教课程者居多。 [...]

By |2018-12-13T15:46:13+08:0012 6 月, 2018|Chinese|慧严佛学会成立的缘起已关闭评论

佛法教育是佛教的传承 —慧严教育助理委员会

佛法教育是佛教的传承—慧严教育助理委员会 文:一心 现在的佛教,以华人佛教而论,无疑地比清末民初还兴盛,但从整体来说仍然不尽理想;我们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自问是否有能力凝聚数十万佛教徒一起来庆祝佛陀日,就像伊斯兰教徒到麦加朝圣一样壮观的场面;又若有一位居士遇到苦恼时,其他的佛教徒能主动轮流地前去安慰、鼓励和帮助,像基督教徒自动地对自己主内兄弟般的关怀;倘若佛教徒有朝一日能如此表现,那佛教才是初步的复。然而,佛陀不是教导弟子们六和合吗?佛法不是一再开示我们要慈悲等观众生吗?为什么佛教徒还有这样不对应的表现?这实在是一个大疑问!佛说:诸法因缘生所以无常。当然,佛教的兴衰有其因缘;具足较多的善因缘,佛教就会兴盛,否则必定衰亡;厚宗上人认为所有兴衰的因缘中,以教育和制度最为重要,因此,慧严佛学会在1985年12月成立以后,就依据这两项来开展佛事,并以此做为弘法利生的使命。 佛法教育是佛教兴衰的关键,属于软体;佛教制度是佛教兴衰的重点,属于硬体。教育和制度有一内一外的关系,二者都很重要,但从理论和所经验到的事实证明,佛法教育比佛教制度更为重要;但一般佛教徒可能有些误解,以为读佛学班即等同接受佛法教育,这种观念只对一半,其实不少人只是读书而已,因为他们上了佛学班并不等于是皈依了,这怎能说是佛法教育呢!教育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内容非常深广,本文只是略谈与慧严佛学会有关的佛法教育。 佛法教育的目的 教育,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图书馆、网际网络,以及生活中的经验。一般教育之目的应具有:启迪人类理性,充实精神生活,传递社会文化,配合社会需求,达成自我实现。 讲经、弘法等类似广义的佛法教育,而开办佛学班等属于狭义的佛法教育;其实,这只是佛法教育的方式,而佛法教育的目的是如何促进及推广正信佛教,养成佛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依慈悲心待人处事和觉悟的心行。 什么是正信佛教?这不只是内心信仰佛教,还要求有皈依三宝的仪式,从内外合一中表现皈依的实质,如:信敬供养三宝,信受因果缘起,不信宿命说、偶然说和神意主宰说;依中道生活和修行,而修行要依法不依人;热心护法传教等。 [...]

By |2019-11-25T22:10:45+08:0012 6 月, 2018|Chinese|佛法教育是佛教的传承 —慧严教育助理委员会已关闭评论

文化的意义

佛教文化传承与使命—慧严文化助理委员会 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人文教化”的意思:以名词说,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以动词说,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精神,有许多不同的意义,有关灵魂、心灵、意识、理念等活动,叫做精神活动,佛法说为“心”。物质也常用来泛称所有组成可观测物体的成分,有关这些的活动,叫做物质活动,佛法说为“身”或“色”。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这是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典范,此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教化也是进行共同规范的过程和手段,这包含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 文化学家说,文化实际上主要包括器物(物质文化)1、制度 (制度文化)2和观念(精神文化)3三个方面,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客观地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文化有三个层次的说法,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即“器物层次的文化”,人类为了克服自然或适应自然,创造了物质文化,简单说就是指工具、衣食住行所必须的东西,以及现代高科技创造出来的机器等等。人类藉助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获取生存所必须的东西。“制度文化”即“制度层次的文化”,为了与他人和谐相处,人类创造出制度文化,即道德伦理、社会规范、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典章律法等。人类藉助这些社群与文化行动,构成复杂的人类社会。“精神文化”即“理念层次的文化”,为了克服自己在感情、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人类创造了精神文化。比如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宗教信仰等。人类藉助这些表达方式获得满足于安慰, 维持自我的平衡与完整。 文化和文明有些不同,大概说:文明偏在外,凡是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生活上的表现,以及工艺与科学的成果,可以认为是文明的表现。至于文化偏于内在,偏重于精神方面,包含了宗教、哲学、艺术等思想与习俗。 佛教和文化 [...]

By |2018-12-13T15:46:28+08:0012 6 月, 2018|Chinese|文化的意义已关闭评论

从繁琐杂事培养菩提心 — 慧严总务助理委员会

从繁琐杂事培养菩提心—慧严总务助理委员会 文:智作 1991年9月学会正式成立教育、文化、慈善、康乐和总务等五个助理委员会,以此协助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行会务,总务助理委员会下再分四组:服务组、保养组、后勤支援组和行政与资讯组。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总务”,清楚后才能知道总务助理委员会做什么事情,世间上可以说有人就有事,而有要做的事就有必要的物,所谓人事和事物,这样人、事、物就涉及到总务的意义和全部的内容,因此,以慧严佛学会来说,不是1991年才有总务,实际上在还未成立慧严佛学会之前就有“总务”这个工作了。 “总务”是什么意思?以人说,除了教育、文化、康乐及慈善助委会的特定工作外,学会内共它的工作,诸如保养、清洁、定期进行各式的整理之事务,全都归本助委会了。其实,总务助委会所承担的是最繁重琐碎工作,而且还是一般人所看到的事务。因而,在四个助委会中没人“认领”的工作,都由总务助委会统筹统办。事实上,该组全面管理会所的各项事务或行政杂务,那是十分琐碎的工作,发心者必须真正了解要做什么事情或如何做事情等。从以上的定义,发心到总务当护法者,要有坚定为佛教道场尽一份力的决心与信心,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因为,这将直接涉及到全面管理和做事的技巧和技术。 杂事重活培养宗教情操 西方的传统宗教比较积极、入世,能够强化和健全组织,依据宗教理念和组织规范让信徒做事,信徒也比较了解、服从和重视组织和制度,所以放牧和关怀做得很出色。相对的,一般传统或晚近的佛教徒:如有些南传信徒不够积极入世,或忙着在深山坐禅,似乎与世无争;而多数北传信徒一心想往生净土,或只求个人的平安和幸福而已:这样,大多数的佛教徒对于人间或公众的事务没兴趣,一直是抱着一切随缘心态;因此,佛教缺少制度、团队精神和组织力量,可说是必然而绝非偶然了!团结就是力量,但很少人想团结,吃亏的是谁?是佛教的前途及佛教徒彼此之间的关怀和现世福利;但大多数的佛教徒根本就不了解这点,或则根本不想了解。 从本会成立以来,每星期都有不少人进出,那时就在一楼设立了“柜台”,以备前来活动的人询问,这是本会的门面,所以值勤护法的素质关系到本会的名誉和行政能力。柜台,就是接触信众的第一关,就如现代企业、商店一样,通过柜台服务员与来者沟通。由于我们是一所佛教道场,用“柜台”这个充满商业意味的称呼并不恰当,所以就改为“资讯柜台”,一般佛寺称为“寺务处”。 重返福泉寺 [...]

By |2019-11-25T22:06:53+08:0012 6 月, 2018|Chinese|从繁琐杂事培养菩提心 — 慧严总务助理委员会已关闭评论

佛法的疑惑及修行的展望

佛法的疑惑及修行的展望 文:林长智 三年的佛学课程让我们认识了基本的佛法,但是人间佛教却要我们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体悟佛法的殊胜。 自1990年在慧严佛学会接受佛法教育迄今已有24年,这漫长的学佛经历,其间思想上有过不断地激荡及改变,但让我对佛法及修行方向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我对佛教的信念,特别是深读了印顺导师的著作后,在其著作中所提“人间佛教”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确定了我修学佛法的方向。以下谈谈我对佛法的疑惑、初浅的了解和一些看法。 思想的疑惑 [...]

By |2019-11-25T22:13:41+08:0012 6 月, 2018|Chinese|佛法的疑惑及修行的展望已关闭评论

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面面观

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面面观 文:郭虚怀 年轻人有过剩的精力,若不能得正常合理的发泄,很容易误入歧途。作为一个教育佛法的组织,开办一些让年轻人能参与的项目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慧严佛学会组成了合唱团,正是时下青年最好的去处。 佛教从来就没有要求我们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相反的,佛教一直都在强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尤其是“人间佛教”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间佛教除了与我们的生活有关联外,甚至是与人的思维、精神生活,包括了对事物的判断,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单是需要人间佛教的智慧,更急需要人间佛教的慈悲来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只有人间佛教的智慧方可提升人的理智;而人间佛教的慈悲更可以美化个人的情感,使得我们在理智与情感上获得正常与平衡的发展。 我们是人,就免不了有感情与理智之分。其实,在我们的心中总是处在时高时低、相互抵消,此起彼落的情况下,更让人不可忍受的是两者之间时冷时热,甚至是冷热无常,简直是水火不相容。每当感情胜于理智时,出现热情无比,甚至不讲道理,只顾个人的感情;然而,一旦理智胜于感情时,可能会出现冷酷无情、刻薄寡恩,只讲法理,不讲人情。 [...]

By |2018-12-13T15:59:44+08:0012 6 月, 2018|Chinese|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面面观已关闭评论

试析“以智导行”的人间佛教

试析“以智导行”的人间佛教 文:叶美月(心月)、李启文(心取) 人间佛教是建立在人的自觉性上,从推理与求证的过程中,培育出理智的思想。优化的思想,能勘破以自我为主体的狭隘观念,以一切有情为对象,而达到一切众生平等的共同意识,从而引发利乐一切有情的慈悲力量。所以慈悲是人间佛教的实践,也是德行的净化,其根源于人通达缘起法则而自然流露的同理心。 《杂阿含经》1 (七八八经)中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经百千生,终不堕恶趣”。佛法教导我们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犹如人打开眼睛,人类文明的发展,思想起着重大的作用,一旦它有了偏差,人的苦难就接踵而来。当代科技的发展,为物质享受提供了不少便利,在受用物质文明成果的时候,应该反思,这个世界是否因为物质的丰富,生活因此而快乐了!许多人都帶上一张张虚伪的面具,处心积虑地巧取豪夺,人到底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活着,才能免于苦难?2560年前印度伟大的觉者释尊,发现了人生的奥秘,勉励世人勇于追求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现在我们若想寻求现生的快乐,以及未来的解脱,不得不去了解、抉择、实践释尊的教示。 佛教以智慧、慈悲并重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因唯有人才能发挥自觉的力量,禀受佛法,体悟真理,得解脱自在。《增一阿含经》 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印顺导师提倡人间佛教,是依人的力量努力建立“自知,自觉,自作证”的觉醒。然而,从古往今来观之,世间充满了暴疾与仇恨的苦聚,这归根于人在思想上的错误及行为上的染著。《杂阿含经》说:“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不知苦之本际”,这二事又依相依相待的缘起。无明是知见上的缪误,不能理解缘起的法性是无常,无我,寂灭的。依无常说,不知人与人的关系是展转相依,却真实以为一切都是我的,为了满足自我的欲望,不惜以各种手段来达到自我的利益,这样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都与我脫离不了关系。由于不知无我,人常觉得从少到老,自己没有什么变化,其实我们的身体,短短一日之间,细胞已经不断更换了。昨日我的思想,和今天也不可能一样。 [...]

By |2021-07-10T20:59:31+08:0012 6 月, 2018|Chinese|试析“以智导行”的人间佛教已关闭评论

浅谈修学人间佛教

浅谈修学人间佛教 文:傅子森(真舍) 修学人间佛教没有捷径,一定要按部就班,一步一脚印地进修,才能达到彼岸。 目前,在佛教界讨论最频密的课题就是“人间佛教”。印顺导师可以说是“人间佛教”的领航者,而慧严佛学会又是一所弘扬人间佛教的道场。所以,趁着庆祝成立30周年纪念之际,来讨论修学“人间佛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人间佛教的意义要修学人间佛教,首先必须正确了解到什么是“人间佛教”? 一、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 印顺导师在《佛在人间》〈人间佛教绪言〉指出:“太虚大师在1925年至1926年间,提出了‘人生佛教’。”导师的宗旨有二:一个是为了对治中国的佛教末流,重视“死”和“鬼”的弊端;另一个宗旨是为了显正,正如太虚大师说:“依着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业报,方是时代所需,尤为中国的情形所宜。由此向上增进,乃可进趣大乘行。使世界人类的人性不失,且成为完善美满的人间。有了完善的人生为所依,进一步的使人们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萨行果。 [...]

By |2019-11-25T22:17:46+08:0012 6 月, 2018|Chinese|浅谈修学人间佛教已关闭评论

学习《佛法概论》 培养正知正见 ─ 2014年教师节上人开示

学习《佛法概论》培养正知正见 ─ 2014年教师节上人开示 文:曾国华(悟尚)、林天梅(智美) 印顺导师著作的《佛法概论》,是在弘扬正知正见的佛法,解决我们修行的问题,主要是表现佛法的气质与精神,叮嘱我们落实“缘起性空”,修习八正道、六波罗蜜。另一方面,“因我们知道佛法的如实相,无所谓大小─大乘与小乘,只能从行愿中去分别。缘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见,所以《阿含经》是三乘共依的圣典。当然,《阿含经》经义是不能照着偏执者——否认大乘的小乘者,离开小乘的大乘者的见地来解说的。 慧严佛学会在2014年庆祝“教师节”的盛会上,厚宗上人受邀出席庆祝会,并在会上向《佛法概论》读书会上的同学作了一次佛法开示,讲述了《佛法概论》在学佛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全体出席者对佛法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以下是上人的开示全文. 1944年导师在重庆北碚缙云山汉藏教理院讲释《阿含讲要》,这本书不叫《阿含概论》改为《佛法概论》,以免被误解为小乘。中国佛教在过去的千年岁月,都把《阿含经》当作是小乘。《阿含经》当然不是小乘,虽然经过部派佛教的增订,但是依然存在着小乘思想,但基本上还是以原始佛教为主。 主旨在说“缘起法” [...]

By |2018-12-13T16:24:43+08:0012 6 月, 2018|Chinese|学习《佛法概论》 培养正知正见 ─ 2014年教师节上人开示已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