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佛曲… 让佛法走入生活

文:李建昌(普康) 

 

慧严合唱团在比较大型的法会上,都会在法
会结束前为出席法会的信众演唱佛曲。

我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所有的宗教团体都充分地获得自由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宗教在弘法行动上,都可以他们自己的新颖手法,取得新一代的认同,一些宗教组织早已把时下的各种方法都用上,特别是新一代熟悉的方式,一些宗教团体各自有自己的合唱团,在举行活动时与出席信众打成一片,充分地表现出青春活力。反观佛教的活动一直都停留在唱颂经文的呆板形式上,对精力充沛的新一代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如此一来,佛教也只能走上退化、衰败的道路上;故此,佛教也就被人冠上“老人宗教”的“桂冠”。


如何挽回这种颓势,是我们新一代佛弟子所要思考的问题。作
为推广“人间佛教”为己任的厚宗上人,他了解到今日的社会走势,为了推广人间佛教,责无旁贷的从事佛教的改革,同时也吸收了现代化走势。上人明白佛教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入佛教世界,首先要迎合社会所需,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因而建立合唱团是非常适时宜和必要的。流行歌曲是时下青年人的最爱,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然而,这类歌曲大多数是靡靡之音,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无数人的心灵,特别是对一些幼小、纯洁心灵的毒害就更大了。因而,以佛教说,我们需要有一种能对身心生起健康的文化,特别是信众的心灵上能得到精神粮食的文化,以净化我们的复杂心灵。

佛曲最能减轻精神压力

现代人的生活原本就是紧张,许多人无不极力寻求减轻生活与工作
压力的方法,有人以为狂食暴饮或醉生梦死可以摆脱生活压力。现代人不可能像出家人那样,安心在寺院中过着诵经、读佛典的日子,那么,如何达到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呢,或许听佛曲、佛乐是最好的方便了。慧严佛学会向来以教育作为弘法的基本任务,在推广佛法教育时,从来没有忽略另一种文化的传播,特别是通过“佛教歌曲”的方式,最能加速提高净化心灵,这也是一种立体弘扬佛法的方式。慧严合唱团首次录制一张属于自己的“佛曲光碟”,这是意味着佛学会今后将会以这种方式来弘扬印顺导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早在2000年前,马鸣菩萨1在传法时就用上了音乐弘法,感动了许多人皈依佛教,从而通过佛法的启示,净化了心灵、达到弃恶从善或惩恶扬善的最高境界。经过深思熟虑后,在上人的同意下决定出版首张合唱光碟。要知道,出版一张佛曲光碟并不是容易的事:首先,团员都没有经过声乐训练,对合唱这种大制作可说根本就没有经验,而对团员来说,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挑战;另一方面,出版一张光碟有多少的技术、行政及组织的支援,大家都没底。


突破团员的声乐关


周年纪念法会上,慧严合唱团高唱佛曲以示
庆祝。

首先要解决的是声乐问题,因为这是合唱团团员的最基本功夫,若是这一关不能突破,接下来的工作也就是纸上谈兵了。为了要尽快突破团员们的声乐难关,升润老师在张泛老师的扶持下,尽快让全体团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声乐基础。不久,张泛老师介绍另一位年轻的歌唱家兼指挥的声乐硕士李昕小姐,协助升润老师一同带领合唱团全体团员。

虽说团员都经过“恶补”,但离真正的水平依然是还有一段距离,为了让团员熟悉环境,张老师决定让团员轮流分批上模拟录音室,在他的严格要求下,经常被喊停是正常的,说真的,我们都是在“喊停”声中成长的。

第一次走入录音间的团员,对他们来说,那是“心惊胆战”的挑战,毕竟这不是唱完就算了的事,而是把歌声永留在人间的大事;因而,张老师的严格要求是一种鞭策,是一种使命。在发扬人间佛教的精神下,所有团员都接受张老师及升润老师的“磨练”,一定要完成这个使命,并以此做为己任。

升润老师考虑到光碟要收录什么样的作品,经深思熟虑,与张泛老师讨论后,决定选定由厚宗上人写的八首词为主,就是:《慧严佛学会会歌》、《青莲遇月》、《空中种树》、《传灯续明》、《赞僧》、《授记》、《大悲水》与《离情》。有关制作八首佛曲的参与作曲者大都是国内外知名的音乐家, 他们是张泛、杨培贤、台中兴、阎惠昌、吴居彻和灑滢;出版工作在张老师及升润老师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地为专辑提出意见与提供能力。制作工作进行的还算顺利,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一再反复地审查录音效果,始定下了初稿;再经多次的核查,最终敲定了《青莲遇月》的全部内容。这张专辑在升润老师的指挥下,于2007年初完成全部的录音工作,交给光碟出版商印制光碟,首张佛曲光碟《青莲遇月》终于面市了。

《青莲遇月》的发行

慧严合唱团发行的第一张佛曲光碟《青莲遇月》。

《青莲遇月》佛曲光碟在 2007年的“卫塞节”正式发行,这说明了慧严佛学会在弘扬“人间佛教”上,是以全面的方式,让信众明白什么是人间佛教,什么是正知正见的佛教。2008年12月是慧严佛学会成立23周年纪念日,合唱团为此献唱多首佛曲;更殊胜的事,是在2009年为庆祝重建落成典礼和本会第24周年纪念的“双庆大典”中,慧严合唱团再次公开亮像,在大典上献唱数首佛曲。合唱团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迎接上人进入会场;席间,合唱团也演唱了《如是我闻》、《云》及《大悲水》三首佛曲,把大会带上高峰。 

2011年,原指挥升润老师到澳洲深造,并由李昕老师接任指导,而合唱团在法会上演唱分别由陈绿漪老师及李昕老师担任演出指挥。于2012年在李昕老师的安排下,首次参加新加坡李氏总会的演出,那是合唱团首次对外演唱;当晚,合唱团在新加坡大会堂演唱了《青莲遇月》及《大悲水》,同时与李氏合唱团合唱《友谊像海洋般的深远》及《别亦难》两首歌曲。

升润老师在深造期间,并没有忘记合唱团的发展,每当回国度假时都会为上人的新词谱上新曲。学成归来后,向上人建议在2015年庆祝成立30周年纪念时,推出第二张佛曲光碟,这个建议受到上人的赞许。

合唱团每周都有排练,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练习演唱。

另一方面,为了方便录制光碟与节约成本,升润老师大胆地设想建立一个属于慧严佛学会的录音室;张泛老师也同意这个方案,于是在多位师兄的协助下,在慧严精舍建立起一个录音室,今后,合唱团就在自己的简陋的录音室录制这张称为《祝福》的光碟。

以平白语言 传高深佛理

佛教歌曲一直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没有因为佛教发展缓慢而停留下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佛曲比较单调,直接把佛教的道理通过佛曲表达出来,义理深奥,曲子多是以文艺歌曲的方式呈献,让人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让许多人不敢接近。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佛曲的呈献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多多少少受到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生佛教”的影响,编曲及词都趋向现代化、生活化,有的更是口语化,非常浅白,词中的佛理也让人易以接受。然而,经典的佛曲如:《炉香赞》、《心经》、《大悲咒》等依然是佛子们心中的经典,在唱诵时永远都是抱着十分敬仰的心态,这是不容否认的。

以佛曲作为弘法的方式,这可以让原本就让人难以体会的高深道理,通过平白浅俗的语言,传达出高深的佛理,这就是印顺导师在人间佛教中提到的根本问题“契理契机”。因而一首佛曲能让人引起共鸣,让人喜爱,让人清楚明确地理解到歌词中的佛法,使人轻而易举地接受佛法,那是多么的让人欣慰,这正如太虚大师所说的:“用贵适时,不专泥古。

如今,我们要以佛曲来接引青少年,及向他们弘法,我们必须编写生活化和易懂的歌词,以易懂易唱的曲调让人传唱佛曲。也许有人说,佛曲没有一个固定的曲式,是佛曲的缺点,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优点,因为没有固定的曲式,佛曲的发展就拥有多元化的路线和方向,及无限的创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