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传承与使命—慧严文化助理委员会
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人文教化”的意思:以名词说,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以动词说,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精神,有许多不同的意义,有关灵魂、心灵、意识、理念等活动,叫做精神活动,佛法说为“心”。物质也常用来泛称所有组成可观测物体的成分,有关这些的活动,叫做物质活动,佛法说为“身”或“色”。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这是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典范,此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教化也是进行共同规范的过程和手段,这包含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
文化学家说,文化实际上主要包括器物(物质文化)1、制度 (制度文化)2和观念(精神文化)3三个方面,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客观地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文化有三个层次的说法,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即“器物层次的文化”,人类为了克服自然或适应自然,创造了物质文化,简单说就是指工具、衣食住行所必须的东西,以及现代高科技创造出来的机器等等。人类藉助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获取生存所必须的东西。“制度文化”即“制度层次的文化”,为了与他人和谐相处,人类创造出制度文化,即道德伦理、社会规范、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典章律法等。人类藉助这些社群与文化行动,构成复杂的人类社会。“精神文化”即“理念层次的文化”,为了克服自己在感情、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人类创造了精神文化。比如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宗教信仰等。人类藉助这些表达方式获得满足于安慰, 维持自我的平衡与完整。
文化和文明有些不同,大概说:文明偏在外,凡是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生活上的表现,以及工艺与科学的成果,可以认为是文明的表现。至于文化偏于内在,偏重于精神方面,包含了宗教、哲学、艺术等思想与习俗。
佛教和文化

插花班学员完成插花课程后,所有学员与上
人合照留念。
以狭义说,佛教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称为佛教文化,属于“精神文化”之一;以广义说,佛教是人类文化的一大部分,这包含“制度文化” 和“精神文化”两类。精神文化的根源是:以一般说,是人类为了克服自己在感情、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以佛法的观点来说,是人类为了解决自己在心理上知、情、意的问题,如贪、瞋、痴等烦恼,而向上、向善、向光明的努力。所谓精神文化的表现:以一般说,如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宗教信仰等,那佛教是宗教信仰,属于精神文化的表现之一;可是佛教本身却包含了艺术、音乐、戏剧、文学等,这就不只是狭义的精神文化的表现了。
谈到精神文化的作用:以一般说,是借着那些表现获得满足与安慰,维持自我的平衡与完整;做为宗教信仰的佛教自然有这些功能, 但充其量人类并不能借着这些得到满足与安慰,也不能维持自我的平衡与完整,这只要人类认真反思,必能自觉有很多的苦难和缺失,就可以得到答案;佛法认为一切的苦难和缺失,并不是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外道信仰等可以解决的,唯有去除内心的邪见或不净,这样才能够得到满足、安慰、自我的平衡与完整,还可以得到永久的彻悟、解脱自在。佛法的理念是永久的彻悟解脱或普度一切众生共成佛道,这样,佛教不只是限于一般的“精神文化”了!
佛教不只包含“精神文化”也有“制度文化”。这可从三宝来说,在佛和僧中,佛是大圣人而僧有凡人、圣人,这可说属于“人” ,法是绝对的真理,这是属于“法”。凡是制度都涉及到法的领域: 佛悟到正法而成佛,成佛以后说法度众生;法有永恒的、普遍的性质,佛依法而成,法因佛而显;僧依佛出家,依法修行,佛与法依僧而成而说:佛陀依法以摄僧,建立六和合的僧团制度4,而三宝有人和法,既有人情也有法理,有宗教和人文的特色, 具备中道的精神,这就是佛教的“制度文化”。
在1991年9月,本会成立五个助理委员会, 其中有文化助理委员会,以下再设立四组:馆藏组,文艺组,新闻与宣传组和行政与资讯组。馆藏组主要工作是:图书馆、整理档案及文物等工作;文艺组工作包含文化、艺术、出版、书局、翻译、美工等;新闻与宣传组负责的工作有摄制、广播、展览、宣传等;行政与资讯组负责行政、招募、培训、资料库等事。在此之前,一些关于佛教文化的活动全部归纳于四小组。发心从事与佛教有关的文化工作,是一项有意义的修行,因为只有从事佛教文化活动,才能孕育出佛教徒的文明行为。
办中国结班

中国结班永远是最吸引人的文化课, 每次上
课时学员们都集中精神在学习。
1989年7月23日星期日,在百泉大厦开办中国结班。中国结5,古称络子,是一种装饰的手工艺品,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它由线或绳编成。每一个基本结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中国结。
据艺术学者说:所谓艺术,有时被称为精致艺术或美术,指凭藉技巧、意愿、想像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表达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与意识的人类,用以表达既有感知的,且将个人或群体体验沉淀与展现的过程。关于艺术与美术是有些差异的,一般说,艺术是广义和广泛的概念,美术是狭义的,仅是艺术的表达形式之一。艺术又分无动机的目的和有动机的目的,中国结是装饰艺术
包含这两方面的目的,本会开办中国结班,只是单纯地提供信徒美化居家或生活的实用而已!
设立图书馆
1991年3月1日本会成立了小型的图书馆。图书馆是收藏各类书籍和出版刊物的场所,如杂志,音像资料、微缩胶片和电子出版物等。图书馆也是教育场所或改善读者阅读习惯的地方。自人类有保存纪录的需求时就有了图书馆,由此可见图书馆最原始的功能就是保存人类生活的纪录与文化,也是世界文明古国的文化重要发祥地。
根据文献的记录及遗迹的考证,可知早期印度佛教寺院,并无书库的设施。但在中国,自南北朝开始即有“经藏”的造立。经藏, 即收藏一切佛教典籍的书库,又称经楼、经阁、法宝殿、转轮藏等。中国各大寺院渐于诸堂伽蓝增建经楼,是为总集一山一寺历代相承法宝经典的馆库。如五代之时,由于吴越王钱氏的笃信佛教,曾敕令天台之德韶国师建立经藏,不数年, 仅于杭州一地就有十所经藏。至宋代以后,又因《大藏经》的开版, 各地寺院珍藏经藏的经楼,更属必要的建筑。通常规模较大的经楼, 其内所珍藏者并不限于大藏经或佛教典籍,举凡资益于研习内学的传统世典,皆为藏纳之列。尤以现代各大佛教道场中的图书馆,除藏经、一般佛典、佛教丛书、期刊杂志、辞典类书,及传统世典外,更汇集大量当代有关思想、哲学、宗教、语文等之中外名著。
设计和出版

慧严佛学会图书馆收藏了完整的《大藏经》,
是学习佛法的宝藏。
所谓设计,即“设想和计划,设想是目的,计划是过程安排”,通常指有目标和计划的创作行为、活动。原意是“设置摆放其元素,并计
量评估其效用”,现代通常指预先描绘出工作结果的样式、结构及形貌,通常要绘制图样。
本会的设计工作,向来是偏重于通告和海报:通告就是指发布活动的文告,立会初期只能临时商请一两位略懂美术的护法来设计通告,然后交给印刷厂印1000张左右,再由几位护法发心折通告,最后由一位学生或信徒负责寄出。海报,通常指单张纸形式、可张贴的广告印刷品,这是一种宣传方式,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能够表达重点,成本费用低,制作简便。
出版,是指将作品通过印刷方式制成书本,供信众请去阅读。作品一经完成,不论是否出版,即享有著作权。作品获得国际标准书号(ISBN),并经过出版机构印刷成书籍,称为出版物;出版物内容若以数码形式呈现,就称之为电子出版物或叫做电子书。以出版为主的生产或者产业领域称为出版业。
本会以前不曾出版佛书出售,只是曾经印过三、四种华文和英文的佛书赠送结缘,还为此成立了印经功德的捐款项目;在佛学班成立初期,所有学生所用的讲义几乎都是影印,然后才装订成册,过后才有出版、印刷讲义的事情,由于版权问题,也是纯粹当学生讲义属于非卖品。
努力再向前
本会五个助理委员会都有各自的工作,都是同等的重要,大家也都有此认识和共识,所以都能分工合作。文化助理委员会负责做了很多事情,以上只是在众多事务中,提出立会初期的点滴而已!当年一些发心的护法,当佛教文化仍然处于沙漠的状态中,在艰难的年代里,其认同佛教文化重要性的形象依稀烙印在受惠者的脑海中。我们对于历来参与五个助理委员会的护法,不只是怀念和感恩,更期望的是:大家都努力,一直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