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修行与慈善

文:左正名

正名义为了修行

学佛要得到利益,必要解行并重,解是正知佛法,行是依法修行,意思是受持教法而躬行实践,这里有两个重点,受持教法和躬行实践:把佛说的经和佛制的戒,领受在心,记忆不忘,这样就是受持教法;躬行实践,是亲身实行、履行的意思。当然,这是基本的解释,其实还有别的见解,譬如佛经分小乘和大乘,而大乘佛经又分显密教典,依什么法修行的见解就不同。比较公允的说法是:应该以依原始佛法为主修行,其它的教典做为修行的参考。

 

参与精进佛三法会,虽说只有三天的时间,
但也能体会到出家人的实际生活,这也是一
种特别的修行。

慈善,本义是慈悲心或富有同情心,后来引申为一种富有慈悲心的社会活动;前者是慈悲心,后者是慈悲行,所以慈善是慈悲心行的表现。以大乘佛法说:从慈悲心而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名为菩萨,而菩萨修菩提道不外六度,其中,修学布施、持戒和忍辱三度就是慈悲行,而布施度有慈善的直接意义。

一般上,慈善是一种善良意愿的社会活动,关系到施者和受者。在社会上,给予有需要的人帮助、赞助等,不求对方的物质等回报。慈善是促进人类福利进步的利他关怀,通常以捐赠金钱、资产或活动,由团体或个人捐赠予有需求的人,或公益协助其他社会需求。慈善组织,或称公益组织,是非营利组织。

从相对于一般慈善的意义和内涵来说,菩萨修学布施与一般慈善有共通点,但菩萨是生生世世的志工,此还有两点不共世间法:从施者、受者和施物提升到三轮体空;菩萨修学布施不只利益人类也关怀一切众生:布施和布施波罗蜜不同,这是菩萨修学布施波罗蜜的特色。


成立慈善助委会


在佛法中,声闻乘修解脱道,不外八正道,而菩萨乘修菩提道,以
六度为主;八正道即戒定慧三学,但六度不只三学,还多了布施和忍辱二度,菩萨发愿依六度利他自利,度他自度,其中布施和忍辱就富有社会慈善
的意义。

学佛以修学大乘为理想和究竟,而大乘佛法也有不同的说法,但原则上是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过去大乘各宗都曾发挥重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已不能契机,所以最好依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来修菩萨道比较能契理又契机。“ 人间佛教”是修人菩萨行;即依菩提心修一切行,一切行都是成佛之道,而从人生正行开始修学,也就是说以成佛为目标,但脚踏实地的先学做善人或完人。

慧严佛学会成立于1985年12月,当然是为了弘法利生,续佛慧命,不是出于别人当住持我也盖寺的心态,立会时即以“人间佛教”的人菩萨行做为学佛的原则,1991年9月成立教育、文化、慈善、康乐和总务等五个助理委员会,以此协助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行会务。

尽量做社会福利

现代社会福利通常包括免费教育、医疗、住屋保障、社会保障等。但这种政策,也不免从工作的公民手中取走财富去帮助不工作的人、残疾人和儿童,就等于偷窃别人的劳动,违犯了保护个人财产的权利。社会福利是慈善的内容,布施是菩萨道必要的修学,是佛教徒应该做的慈善。

先学关怀再辅导

关怀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对生活展现兴趣与关注,并能协助他人成长与自我实现。关怀是内心,由此展现关怀的行为,作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应该关怀众生尤其是人类和环境,依此行善做功德,前者是身心关怀,后者属于环境关怀。有很多浅深的关怀的行为都是慈善,其行为的准则可以从发动行为的心理知情意和行为的本身来说明。


从关怀生命的浅深说:以“认知”说:从关怀生命、家人、亲
友然后扩大到社会;修学能够知道饲养宠物或种植植物时该注意的事项,从关怀家人中了解关怀的意义,能了解关怀的价值和了解关怀可以营造温暖的社会。以“情意”说:先有爱护动物和植物的心;培养主动关心别人的习惯;肯定施者比受施者更有福报;从自
己开始关怀行动,即使小小力量也能让社会更美好。

本会慈善助委会的辅导组计划做关怀和辅导的工作,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缺乏,目前偏于做关怀的事情,希望有朝一日有能力做辅导的工作。1990年2月成立“爱心小组”,这也是后来每班成立爱心小组的典范,顺此机缘在每个星期日举办了儿童书法班。1993年在5月举行庆祝卫塞节法会,前来参加法会的信徒就很多,因此本会开始设立了托儿服务。

谈到辅导,这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又称辅导心理学,是指应用精神健康、心理学或人类发展的理论和原则等,通过认知、情感、行为或系统性的介入方式,(对案主)提出并强调个人价值、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以及心理疾病。在学校中有训导工作,以抑制违规行为为主;以全校利益为首、维持良好校风校誉等,以教师为中心。又有辅导工作,以疏导违规行为、发展学生优点为主;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学生的愉快成长等,以学生为中心。

发心服务是光荣

 

每年都有五次大型法会,在法会之后,同天
下午由厚宗上人亲自主持三皈五戒的仪式,
让有意成为佛弟子的男女信众,在佛前皈依
成为正式佛教徒。

佛教组织或寺院的功能本为净化社会人心,服务别人和奉献人群才出现和存在的,以广义说,在佛教组织或寺院做护法或志工的人就是在行善;以狭义说,凡从事与法会、共修会、戒会等相关的事情都是修行、就是布施。所以负责敲打法器、唱诵念经的居士以及大殿的护法,只要是发心服务前来参加法会的信徒的,都是属于慈善行为。

以中国佛教来说,“法会”是为供佛施僧及讲说佛法而举行的集会,后来演变成包含庆祝佛菩萨圣诞也叫做“法会”。特别的是共修法会,它有共修时释放烦恼而产生法喜的力量,这种善的心境,就是修行的体验。这是集合了我们心的力量,其功能就在于同心协力,当我们的心有一致的方向时,我们心的力量就能成为共鸣,这种共鸣的声音虽然听不到,但却是相互的支援者。其它如举办三皈五戒的仪式,就是戒会的意思。

1982年,厚宗上人来新加坡后不久,不久每星期就在福泉寺举行共修法会,大法会顺便传授三皈五戒的戒会,以此度化众生,服务社会。1985年12月慧严佛学会成立,每逢法会时也都举办三皈五戒仪式。


慈善是善良活动


只要是慈善就值得珍惜,只要是行善的人就值得赞叹和尊重,因
为有慈善行为和行善的人,人间就倍加光明有希望,所以与你一起,让爱发生吧!慈善不需特别的身份、理由或时间,只要肯行善就好了!

佛陀修六度圆满而成佛,六度之首是布施,这一再告谕佛弟子要布施行善,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就是布。《大智度论》说:“持戒自检,不侵一切众生财物为财施。众生见者慕其所行,又为说法令其开悟。又自思
维,我当坚持净戒与一切众生作供养福田,令诸众生得无量福,如是种种名为法施。一切众生皆畏于死,持戒不害是名无畏施。”佛弟子生活和修行不离人间,就从现在开始尽量修善利益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