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无畏布施精神 捐献“血清”

体现无畏布施精神捐献“血清” 文:鲁菲菲 佛教核心精神是慈悲。因而,佛家常说:“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是作为佛弟子做人、修行的准则。大家都知道,在新加坡捐血是无偿的,同时也无法知道受血者是谁,捐血者的奉献,默默中挽救了一条条的生命,帮助了病者脱离病痛、恢复健康;所以捐血者是在修学“布施”行为上,完全是符合佛陀所说的“修行”。因而,佛教所提出的“布施”是“慈悲”最具体的阐释。   每年慧严佛学会都会呼吁同修到学会参与捐血活动,以体现大无畏的布施精神。 在佛教的经典里,我们没法找到佛陀劝告信众捐血的专文,但在佛教经典中不难找到有关以色身血肉布施说法;此外,佛陀教导作为佛弟子必须要拥有一颗“布施之心”。因为,佛家的“六度”之首就是“布施”,这足以说明在佛家的眼中,“布施”的重要性。佛典中说,布施不仅是舍出身外的财宝,为了更大的慈悲,在必要时甚至可以把生命都奉献出去,何况是无损健康的无偿献血,这也是在体现无私布施精神。 [...]

By |2018-12-13T17:13:23+08:0012 6 月, 2018|Chinese|体现无畏布施精神 捐献“血清”已关闭评论

慧严法器组 留下永不言退的道心

慧严法器组 - 留下永不言退的道心 文:连囯经(智净)、蔡秀清(潜德) 两千年前, 佛教东传至中国后, 印度佛教的一切自然地在汉地流传,其中就包含梵呗一项。因为梵、汉语音不同,音调有别, 所以不是即刻被接受和通用的。因此《高僧传》〈经师论〉卷十五说:“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梵文,则韵短而辞长,是故金言有译,梵响无授”。为了便于弘扬佛法,为了使佛教能被广大信众所接受,梵呗或唱诵遂“改梵音为秦韵”了,就是以中国的音调来唱诵汉译的佛经。 [...]

By |2018-12-13T16:45:31+08:0012 6 月, 2018|Chinese|慧严法器组 留下永不言退的道心已关闭评论

从“精进佛三”说起

从“精进佛三”说起 文:梁元慧 什么是修行真义 慧严佛学会自从成立以来,大家只知道是着重于弘法和佛法教育,却不知道一向也强调实修的重要性。因为信、解、行、证是学佛的方法,其中,行而不解是盲修瞎炼、解而不行也只是空谈,不论佛教组织或佛教徒个人,都得因信入门,然后必然要解行并重,才能得到学佛的利益或实证。关于这种学佛方法的通途,绝对不会忘记而且一再强调和实行,只是有关修行的观念和内容,由于理解到佛法之信、解、行、证的原义,其中,修行的定义不同于一般信徒的认知,所以没有凸显出来吧了! 近年来,汉传佛教系统的寺院时常举办精进“佛三”或精进“佛七”,似乎有道场不举办或信徒不参加这类活动的是不重视修行;参加“佛三”或”佛七”当然是修行的一种,何况还是精进修行呢!但要知道修行不是只此一种,而这一种修行还只是方便中的方便法门而已!但因为大多数的佛教徒属于感性的、方便的根机,不重视从闻思佛法中求得修行的正知正见,久而久之把方便法门当成究竟法门了,而由于习气依然,毛病不改,个人的身心也不见得净化,所以很多人讲修行但越修越不行,因而古德施设的方便法门,无形中方便却变成随便了! 什么是修行?世间的事理,若只是听说或自以为是,那是不行的,何况是深广的佛法?可惜许多人都有这种不求正解的毛病!修行,依据佛法说,含有实习、修养、实践的意义。在宗教生活中,欲实现生活上的统制、调节、规定等,就必须借修行以完成之。宗教本来就有信仰与修行的双重要求,因此,以佛法说信仰也是修行的内容,佛教徒希望实现佛陀体验的境界,而专心精研修养;所以,特别重视修行方面,因而发展成各种详细的戒律条文、生活规范与精神的修养方法。 精进修行为那般 依据上面所说,修行含有实习、修养、实践的意义,不只是信仰而已,以此统制、调节、规定身心或知、情、意,使三业纯正净化,以致于体悟真理,解脱烦恼。不论大乘或小乘,实修的人就称为行者,如说从凡夫行者到声闻、缘觉、佛陀的三乘圣者,其间修行虽然有浅深、有成就未成就,但都是行者。参加精进“佛三”或“佛七”的是行者,但以身心净化或受益来确定是否实修,精进“佛三”只是修行方便法门中的方便形式而已! [...]

By |2019-11-25T22:23:12+08:0012 6 月, 2018|Chinese|从“精进佛三”说起已关闭评论

参访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 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及五台山

参访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及五台山 文:编辑部整理   虽说许多人都曾走访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特别是佛教徒都因久仰佛教名山,只要有机缘,总会选择走访其中一座名山。其实,许多佛教徒与普通游客没两样,对名山圣地的认识也只是略知一二,更别说是什么“认识”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随着旅行团到访,一般上只有30分钟,扣除到小卖店购买纪念礼品及手信外,实际上的时间还不到20分钟,能了解多少佛教名山的佛教发展史或名寺、古刹的内容,说真的,根本就是一个“空”字,换言之,也就是“一无所知”,也只能向朋友们展示几张在名山前拍摄的照片,充其量对朋友说“本人曾经到此一游”而己。   2011年,上人带领第25届华文及第21届英文佛学班,到普陀山参访。福泉庵是印顺导师出家剃度的道场,并参观了印顺图书馆。 [...]

By |2018-12-13T16:43:48+08:0012 6 月, 2018|Chinese|参访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 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及五台山已关闭评论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文:黄开颂整理     修习印顺导师所推广的“人间佛教”,经三年的“苦”读,总算告一段落;正巧又遇上慧严佛学会成立30周年,对我们佛学班 丝绸之路南疆中,最为著名的景点是集天下奇观的“月牙泉”了。 [...]

By |2018-12-13T16:43:33+08:0012 6 月, 2018|Chinese|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已关闭评论

群贤共谱光荣曲

群贤共谱光荣曲 文:林闻得     当我们贫穷困顿时会自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但在面对现实生活的需求和压力下,没时间认真找寻正确的答案时,自然认为追求富裕顺遂可能就是人生的意义。有朝一日如愿以偿,当得到所追求的目标后,又觉得精神空虚若有所失。不同的状况,但也会有一样的疑问浮上心头:人生有什么意义?这样一再地碰到困境, 而人生有很多苦难,那肯定会一直追问,也一直在找寻答案,但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答案就死了!其实,在佛法的三世因果观下,古德说:“活在当下”意思是不思过去和未来,只须止恶行善、活得精彩,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坐标有苦乐善恶 人生犹如坐标,过去的已消逝,未来的还不到,而现在是原点;往右走的如向安乐的、清净的目标前进,而向左前进的如向苦恼、染污的方向靠拢。佛法说:身无危险为安,心无忧恼为乐;而苦恼是身心因逼迫而有痛苦烦恼。为什么有安乐和苦恼的不同?那是由于我们的身心有清净和染污的差别,佛说:“行善得乐,造恶受苦”,所以要离苦得乐,只有止恶行善了!修行要把握现在,从原点出发向右前进,若能一直转染为净,最终就能转凡成圣,问题是:你我在坐标上朝哪个方向直进?   [...]

By |2018-12-13T16:43:17+08:0012 6 月, 2018|Chinese|群贤共谱光荣曲已关闭评论

缘起缘灭惜过去

缘起缘灭惜过去 文:林丽 有幸在中学三年级时,选修了佛学课程,经两年的修读,让我深深地感到人生是苦,明白了人生无常的大道理;在16岁那年,还一度萌起出家的念头。 二十多年来,虽受持了三皈五戒,但却没有好好的实修。总以为自己在摸索学习就可以了,到现在总算明白,没有善知识的指引,没有正确的学习方向,是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佛教徒的,更别说好好地培养出正确的菩提种子了。多年来,一直是跟着同修们胡乱地跑道场,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可说是盲从到极点。就像在大海中抱着一块木板,漫无目的地任由海风吹送,不知何去何从。自小喜欢禅坐,所谓“无动于中﹑如如不动”的境界;更以为只要做到信﹑愿﹑行,就可行菩萨道,有这样就足够了。记得有一回,请示一位法师如何才能做到“定”?”听起来就是如此简单,但是,每当我专心做一件事时,总会有如此多的事参杂其中。 2013年深感学佛不足,明白身为一名佛教徒应更深入佛的理念,认识佛的教义。在深思熟虑下,让我意识到缺乏正知正见,胡乱地接受道听途说,参杂了外道迷信的思想,以致败坏佛教,还导致佛教的衰败。为了要提升自己,提升自我素质,提升对佛教认知。在有缘之人的推荐下,我报读了慧严佛学会主办的第30届佛学班 ,让我有机会听闻正知﹑正见的正统佛法。 记得第一次到慧严上课时,虽然报名初级班,但因工作而经常缺课,在方便时到高级班旁听。还记得当时上人再三强调,学佛一定要把基础打好,才可以走上菩提道路。上人比喻学佛如建高楼,如果没有札实的基础,纵使是把大楼建好,也会倒塌。学佛也是如此,必需知道基本的佛理,道心必需精进勇猛,菩提种才可巩固。 上课前全班起立唱会歌,会歌里的一句一偈,字字包含了续佛慧命的使命。唱到最后一段“弘法利生意难忘,愿置凡夫在岸上” 不禁会落泪。唱了整一年的会歌,还是深受感动⋯⋯。 [...]

By |2018-12-13T16:43:05+08:0012 6 月, 2018|Chinese|缘起缘灭惜过去已关闭评论

扮演多重角色的督导

扮演多重角色的督导 许惠贞(有贞)、蓝李英、蔡素丽口述 梁月娥(圆会)整理 在三年的学佛日子里,陪伴在同学们身边的督导,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初级班到高级班,督导把对环境陌生的新生们,一路导引到结业为止。他的任务就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美好温馨的学佛环境,协助班务的顺利展开,让每一位结业生都能在这三年中得到法义,并落实佛法在生活之中而法喜充满。 督导扮演的角色 督导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所以扮演多重的角色。有时候,督导就像是一位严父,引导班务步上正轨,确保班级在学习、交流、活动等方面符合慧严的办学精神及目标;他也像一位辅导员,了解同学们的不同个性、困难和期望等,必要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辅导,并鼓励同学们在学佛的大家庭里勇敢磨练自己,更好地吸收佛法精髓;也有人说,她就像一位慈母,推动班上的爱心活动,鼓励同学们互相关怀,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佛教道场的慈悲精神;当然,督导更像一位和事佬,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化解人事纠纷,进而促进全班的融洽相处和团结。 督导的使命 [...]

By |2018-12-13T16:32:34+08:0012 6 月, 2018|Chinese|扮演多重角色的督导已关闭评论

悠然见道

悠然见道 文:周淑娇(如素)   “晨钟暮鼓 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 唤回苦海迷路人。” 2001年由于双亲往生的因缘引我踏入佛门,从此摆脱物欲,皈依三宝,开始心灵的探索与升华。在慧严佛学会十余年,我对佛法从无知到有知,再到融佛法于一言一行,生活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佛教是鼓励人积极向上的宗教。悉达多王子见到世间的生、老、病、死,悲愍世人疾苦,毅然放弃繁华奢侈的宫廷生活,出家修行,誓为人间找出一条解脱之道,最终在菩提树下得到证悟。佛陀以他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要彻底摆脱痛苦的枷锁,唯有修行才能提升境界,消除苦难。印顺导师倡导的“人间佛教”,就是为我们指引一条康庄大道,踏上成佛旅程。人身难得,我们具备了其他众生所缺乏的忆念、勤勇,以及梵行三种殊胜资粮,问题是在于我们如何的发挥这殊胜的能力,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 经云:“信为欲依,欲为勤依”。所谓“信”是信三宝,要有正信,净信,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我们学佛,首先要树立信心,在信心推动下发愿了解佛法,引发智慧,依智慧与慈悲心利他自利。但是“信”又不可迷信。一些人往往执于一家之言,无视佛法大海;还有人迷信某位法师,以为法师加持就能立地成佛,甚至有些所谓的大护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法师周围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势;这些做法对佛教发展非常不利。学习佛法、应用佛法,首先应拥有一颗开放心,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想当初世尊也是以其开放的胸襟广度声闻弟子,才有迦叶尊者3等回小向大,令佛教广为流传。我们应该秉承佛陀精神,求同存异,让佛法广传世间。 [...]

By |2019-11-25T22:12:39+08:0012 6 月, 2018|Chinese|悠然见道已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